近日,实验室“多模态智能刚柔耦合抓取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该奖是中国产学研领域最高荣誉奖,曲老师为第一完成人。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委支持。其设立的“科技创新奖”是产学研领域的最高荣誉,评审严格、竞争激烈。本届奖项吸引了全国数千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申报项目达数千项,最终仅300项成果脱颖而出。其技术领先性和社会价值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其中,“多模态智能刚柔耦合抓取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提出了一套高效的多模态刚柔耦合智能抓取系统,集成了刚性抓取、柔性抓取和吸盘抓取等多种抓取模式,提升了系统对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适应能力,能够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抓取策略,实现对复杂和多变抓取任务的高效处理,其技术领先性和社会应用价值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精密操作、柔性抓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抓手通常面临刚性结构适应性差或柔性结构力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针对这一挑战,曲老师带领团队开展了多模态刚柔耦合抓手的研究,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刚性抓取的稳定性与柔性操作的适应性相结合,为机器人技术在高精度、高灵活性场景中的应用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该抓手采用刚柔耦合机制,结合了刚性结构的强度优势和柔性材料的形变特性,能够精准抓取形状复杂、材质多样的物体。其多模态感知功能可实时反馈抓取状态,显著提升了操作的智能化水平。并且与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获批专利24项(其中香港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著作3本,此次获奖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动力,团队将持续深耕智能柔性机械手领域,书写“智能制造”新篇章。
3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产学研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旨在分享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秀案例与实践经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主持,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促进会名誉会长陈至立宣布大会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表致辞。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忠德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中更加注重“五融五共”,理念融合,使命共担;队伍融合,人才共育;创新融合,平台共建;场景融合,产业共链;文化融合,生态共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以南方科技大学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助力产教融合的实践和思考》,就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做了深刻阐述。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总工程师廉玉波就民营科技企业如何以产业创新抢占新能源汽车全球高地发表了题为《产学研合作: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介绍了比亚迪的实践和经验。